Spratlys - Nansha Islands of China


中国军事动态 > 目录
6. 新一代“爱国爱岛天涯哨兵”

2002-10-11

本报特约记者 吴瑞虎 梁庆才 本报特约通讯员 朱光耀

 中建岛,一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成的荒滩,一块只有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海拔仅2.7米。涨潮时,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有两个足球场大小,台风过境时,全岛淹没在海水中,素有“南海戈壁滩”、“西沙火焰山”之称。 

    守卫在这里的官兵们,曾用青春谱写出辉煌的历史。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该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20年,差不多相隔一代人。今天的守岛官兵,能否再创辉煌,延续他们父兄的光荣业绩?与时俱进事业兴。当记者站在今天的中建岛上,新一代“爱国爱岛天涯哨兵”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崭新风采,展示给我们铁一般的答案。 

    ●水兵给外宾当翻译,士官走上北大讲台 

    夏天,战士王时达下岛探亲,回到了浙江老家,父母当天就 

    陪着儿子逛杭州,让儿子一睹“天堂”风采。 

    在一家餐馆里,一位外宾叽哩咕噜地点菜,把服务员弄得一头雾水。王时达静静地听了一会,告诉服务员:“外宾要一杯可乐、一个汉堡包、一个鸡腿。” 

    服务员将信将疑地把3样食品拿上来,外宾高兴地冲着小王连声说:“ O K! ” 

    父母惊喜地看着儿子:“你在哪里学的?”王时达轻松地一笑:“岛上学的 !”母亲紧紧地搂住儿子:“想不到你守岛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 

    小王母亲的欣慰,印证了今天天涯哨兵的崭新风采。为了争当高素质的新一代天涯哨兵,驻岛官兵人人参加了函授学习,上岛即入学,离岛即毕业。去年年底,3名退伍战士离队前,都拿到了国家教委颁发的学历文凭。湖北籍战士杨波,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在岛上参加了高中文化补习,退伍后当年就考上了省重点大学…… 

    5月,北京。“十佳天涯哨兵”、士官李德长披红挂彩,走上北京大学报告厅的讲台。他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从西沙丰饶的物产讲到南海的地域优势,从西沙的战略位置讲到开发经略海洋……报告厅里,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你们每一个士兵都像你一样懂得这么多吗?”“西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你们是怎么学习的?”报告会后,大学生们崇拜而好奇地问李德长。 

    李德长自豪地告诉大学生们:“我们西沙卫士崇尚战斗英雄,也崇尚知识英雄,在上级关怀和帮助下,电话卫星接收系统在岛上安了家,我们每天都能收到 15套节目,通过卫星通视信息卡,我们轻点鼠标,就能从网上下载当天的最新消息。” 

    ●泥土来自祖国26个省市,一块菜地染绿珊瑚岛 

    补给船走了,岛上的菜早就没了,连顽强的爬藤叶也被台风刮得无影无踪。岛上惟一的几片绿色,是残留在背风的墙角处的一节南瓜藤。这天晚上,炊事班长小心翼翼地将南瓜藤连藤带叶放入锅中,熬了一大锅汤。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喝得香甜极了。 

    几个月后,士官冯昌发回四川农村的老家探亲,摘了一大把鲜嫩的南瓜藤丢给猪吃,猪嗅了嗅,甩着尾巴走开了。顿时,冯昌发鼻子一酸,知道了岛上的日子意味着什么。 

    20年,光阴似箭,小岛依然寸草不生。亘古荒凉的中建岛,没有给予21世纪的守岛兵任何温情,新一代守岛官兵,还要踏着他们父兄筚路蓝缕的足迹,首先学会生存! 

    21世纪的中国士兵,蜜罐里泡大的独生子,他们吃得了这个苦吗?这一天,武昌火车站检票口。守备队指导员刘广涛吃力地扛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被警惕的安检人员堵在入站口:“打开包,检查!”。 

    手提袋打开了,里面全是黑黝黝的泥土,刘广涛说:“自家菜地里的,探亲顺便捎上,我们西沙缺土……” 

    不带吃的,不带喝的,但每次上岛都带一包土———这已经成了守岛官兵不成文的“规矩”。一块300多平方米的人造菜地,就是这样被守岛官兵从全国26个省市“背”回来的! 

    有了土,就有绿色的希望。辣椒、茄子、豆荚、空心菜……10多个蔬菜品种相继在岛上安了家。 

    绿色染在沙滩上,激起了官兵创业的热情。他们又努力尝试养鸡、养鸭、养猪。 

    又一头猪死了。饲养员王栋剖开猪的肚子,肠子全烂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王栋失眠了,他开始留心收集猪的粪便标本,将它晒干,注明日期,保存在 3个大纸箱子里。 

    两个月后,王栋将3个纸箱寄给自己的父亲。打开包裹,母亲当场脸色气得发白。知子莫如父,父亲看了王栋的信,立即找人帮忙作了化验,并很快就给王栋邮来了治猪烂肠子的药方。 

    奇迹,一个接着一个在小岛出现。如今,小岛营院绿树成荫,猪欢鸡鸣,官兵的餐桌上由“顿顿罐头”变成了“餐餐见绿”。 

    ●射击训练锤炼狙击手,孤岛生存赛过“鲁滨逊” 

    军医雷雨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位医校毕业的“医官”,上了岛不只是救死扶伤,还要操枪弄炮。一年下来,他熟练地掌握了4种轻重武器的操作,军体拳、捕俘术样样做得有板有眼,同时还学会了机电、微波、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 

    守岛就是保家卫国。独立作战、长期坚守,以海岛攻防为背景的综合野战训练,是新一代中建岛官兵必须掌握的课题。 

    海面飘着几块木板,上面系着数十个气球。木板随着波涛一起一伏,气球随着波涛忽左忽右,强烈的阳光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看哪儿都是虚光。刚刚上岛的一级士官李典犯晕了:“这样的射击训练,就是奥运冠军来了也没辙!”守备队队长徐清杰却说:“我们就用这种办法,训练西沙守备部队最优秀的狙击手! ” 

    耐高温训练,战士们趴在裸露的沙滩上,无遮无拦地暴露在烈日下。一个上午,4名官兵相继中暑,被抬了下去。海军陆战队员出身的指导员张昭华心比铁硬:“西沙就这么个气候条件,不这么练怎么打仗?” 

    在小岛的西北角,官兵们自己动手,建起了全军惟一的一个珊瑚沙地综合训练场,独木桥、铁丝网、五步桩……沙地急行军,战士们绑着沙袋,负重达30公斤。组织武装越野,泅渡5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沙岛生存训练,官兵们好比“ 鲁滨逊”,身边48小时没有一滴淡水。为了维持生命,他们借着月光拼命地追沙蟹,支起头盔,烧沸海水,将毛巾放在上面吸收水蒸气,一点一滴收集少得可怜的几滴蒸馏水…… 

    小海岛,大战场。新一代守岛官兵人人都明白:小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一道屏障。两年时间里,他们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探索依岛制胜之道,取得了某新型武器对海上运动目标射击、夜间反敌小股偷袭、小岛多方向抗敌登陆作战等一系列训练成果,大大提高了守岛卫岛能力。 

    西沙守备部队政治委员郑亨斌骄傲地说:“新一代中建岛的兵,是从大海上闯荡出来的,是在沙滩上煎熬出来的,是在艰苦中摔打出来的,是怀着为祖国献身的豪情挺立起来的!”(压题照片:龙运河摄) 

来源:《解放军报》 2002年10月11日


 

Go Back


Copyright ©2003-2006 www.spratl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