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atly Islands of China Spratly Islands belongs to China Spratlys - Nansha Islands (Spratly Islands) of China
www.spratlys.org | Spratly Islands Maps | Spratly Islands News | Spratly Islands History | Spratly Islands Forums | Links
Spratlys > News > Chinese News > Oct 2002

Category: @News  @China


中国正丢失南海--南海之痛何时了?
2002-10-29


送交者:ranch


90年代中,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说海南岛的居民用珊瑚焦建房子、围墙,海南周围的多数珊瑚被破坏。珊瑚是海洋生态的一环,也是保护海岛不被海水侵蚀的防护圈。这些问题已经无人关心。更严重的是,南海的岛到底是中国的吗?中国地图都不标出了。难道一个大国连周围的海域都无所谓了吗?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都是很神秘的。连海南岛土生土长的居民,去过西沙的也很少。除了常驻那儿的官兵外,其他人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成行。长期以来,中国这片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最近我们带着探秘的心情踏进这片蓝色国土,十多天的亲身经历,令我们惊奇、感叹不已,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神秘与尴尬

西、南、中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南部,由200多个岛、礁、沙组成,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她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我国通往东南西亚和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记者到过黄海、渤海、东海,在海南岛也无数次的欣赏过亚龙湾、大东海、博鳌、洋浦等著名的海湾之美。然而,到了西沙群岛之后,才真正领略到海洋的美丽、富饶和神奇,那是其他海域都无法比拟的!我们为祖国有这样一块蓝色的瑰宝而骄傲。然而,进一步的耳闻目睹和调查了解,却明白了这块瑰宝有着越陷越深的尴尬与困惑。

首先是"生命线"的尴尬。海南岛建省办特区十多年来,海陆空交通迅速发展。从海口、三亚到北京、哈尔滨二三千公里之遥,乘飞机不过三四小时;到广州、深圳,不过五十分钟。然而,要想到本省内的西沙群岛去一趟,却极为不便。从海南岛到西沙,单程不过200海里,却要等待半个月才有一趟送给养的船,正常行驶也需要14个小时。我们经过一夜颠簸,第二天上午离西沙永兴岛已不到5公里时,船却突然出故障抛锚了。接着整整检修了三个钟头。船长尴尬地说:由于这只船吨位太小,遇到风浪大的季节,就无法开航,真是苦了西南中沙的驻岛官兵和干部职工。

"西南中沙工委"的尴尬。该工委是1959年成立的地方政府派出机构。几十年来,党和政府挑选一批批政治觉悟高、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干部,抛妻离子来这里献出青春年华。如今办公大楼已建起来了,可记者发现,他们每周的工作日程上,每天的工作内容却尽是"理论学习"、"灭鼠"、"打扫卫生"之类。他们很无奈地说:再苦再累都不怕,最难忍受的是这种"不务正业"。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理应把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管理、开发起来。现在,一些周边国家为了抢占南海资源,纷纷在我国海域内建立县市级政府机构,猖狂地瓜分我富饶的海洋。他们希望我国政府加大对南海的开发建设。

中国渔政、边防也很尴尬。偌大的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内,中国仅有一只渔政船,还不到一百吨位。4月2日这天,西沙海域发现两条外国渔船偷炸鱼。闻讯后,记者随渔政船去执法。渔政船开足马力奔向目标,结果只抓到一只小渔船,大渔船却跑掉了。我们为之叹惜。西沙渔政渔监站副站长郭守义说:没办法,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我们才一只渔政船,目标多时就顾此失彼,更难堪的是遇到风浪大季节,一些外国的大型渔船非法进来炸鱼,我们却只能停在港内干着急。

处境最尴尬的还是海南渔民。在西沙群岛中有个赵述岛,岛上有50多位海南的渔民,都是近几年在南沙渔场上不堪忍受外国军警的抓、扣和枪击而撤退到这个岛上来的。59岁的麦运潘就是1995年被抓扣过的渔民。那年,他与同村几户合股造了一艘大渔船,到我国传统的南沙渔场捕鱼。正在作业时,外国军舰突然闯到他们面前,把他们关押了八个多月。经我外交部的严正交涉,才放回来。但是新造的大船却被打沉了。麦运潘对记者说:"自从被抓扣后,我就败完了。现在已经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国家的不还了(政府已免除),但向私人借的几万块钱至今也还不了。过去到南沙一年能赚20多万元,如今只能带儿子在这里用小船捉一些小鱼虾,一年才赚几千块钱,勉强养家糊口。南沙自古就是我们的传统渔场,老麦感叹:"很想念当年在南沙捕鱼的日子,但现在没有能力去了,没有船了,没有办法了呀!"还有些渔民更惨。琼海市潭门镇符功才一家三兄弟,原来都在南沙捕鱼,日子过得富裕。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三弟符功文在南沙潜水作业,因为出现"减压症"抢救不及时而死亡。2000年5月,二弟符功武驾着集资数十万建造的大船在南沙捕鱼时,遭到外国军舰的疯狂射击而死亡。老大符功才哭诉:两个弟弟都死在南沙,留下弟媳和4个侄儿侄女,加上年迈多病的父母,一个12口人的大家庭,全部负担都落到了符功才一人肩头,生活非常困难。没办法,符功才只得让自己正在读书的儿子放弃学业,与他一起在近海捕捉小鱼虾维持生活。

此外,在西沙看见听见的尴尬境况还有很多。例如,永兴岛建成的商业街功能齐全,却冷冷清清没有顾客光顾;投资数百万的西沙宾馆设施现代化,却至今没接待过一个客人……长期以来,国家为守护、建设西沙,每年耗费巨大,这里每一分钱的支出全靠财政拨款。然而我们只要转变观念,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保主权,就一定能改变这种状况。

无知与轻视

我们采访过许多专家学者,他们认为,重陆轻海,是造成我国南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今中外历史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则国势强;反之,则有可能沦入落后挨打的地步。中华5000年文明史,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的挨打,以及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重陆轻海,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四五百年间由强到弱,大国地位不保的原因之一。我们国家拥有的海岸线、岛礁和海域面积,完全称得起海洋大国,有条件成为海洋强国。早在15世纪初,"七下西洋"的海洋专家郑和就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于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郑和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在谈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时,也强调要发扬"郑和精神",增强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王佩云认为,南沙问题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是看海洋意识能否成为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国海洋报与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在全国青年中搞一次海洋意识的问卷调查,3万多人参加,95%是高中以上文化。他们关于海洋法理常识的平均得分只有39分,对邻国中究竟有多少国对我海域提出主权要求的问题,能答全的不到1%。1995年,广东省出版一本教育青少年的《新三字经》,曾引起海洋界人士极大的不安。由于作者和编辑都缺乏海洋意识,有关国土观念的教育,完全局限于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黄土地,育斯民"传统概念上,而将祖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统统摒弃在外。

最近在一些市场上还发现广东、海南销售的地球仪或全国地图上居然没标出我国的南海和岛屿。沿海省份知识层海洋观念尚且如此淡漠,内陆地区可想而知。 专家学者认为,海洋意识、海洋权益观念的薄弱,造成了今天的被动。南沙问题,20世纪没解决好,21世纪非解决不可,我们再也拖不起了。而新世纪的中国人是否懂得南沙,则是能否很好地维护南沙主权和权益的关键。国人对东海、黄海、渤海比较熟悉,却不知道西沙、中沙、南沙 的海域,相当于东海、黄海、渤海面积总和的1.6倍。而且,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洋,是全国最大的渔场、最大的油气田、最大的海洋能源基地和珍贵的矿藏宝库。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沙海域的曾母暗沙、万安西和礼乐滩等十几个盆地,总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油气储藏量为550亿吨,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经我国勘查初步结果表明,中西南沙海域储藏的财富价值相数十万亿人民币。2001年全国国民总产值为9.59万亿元,全国城乡储蓄总额为 7。3万亿元;而西南中沙的财富分别相当于它们的3.3倍和4.5倍。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邓小平同志生前设计的"三步走"现代化蓝图,从1980年开始,每隔10年实现国民总产值翻一番。经过20多年奋斗,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计划已经实现了。实现第三步--即用30-50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计划可能比前两步难的多。但是,专家、学者认为,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大对南海开发的力度,实现第三步计划同样是可以达到的。

http://www.cmilitary.com/articleReader.php?idx=31731